Uncategorized

  • 錯愛之國民教育
    思節
     
    錯愛一個人固然可以傷心又傷身,但以錯誤的方法愛國,後果就不只變毒男剩女這麼簡單。本文會先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課程指引》諮詢稿進行分析,然後再嘗試從心理學的角度,提出如何能避免錯愛的悲劇發生。

    以中國人身份取代港人身份

      諮詢中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有個人、家庭、社群、國家以及世界五個範疇。此框架尚算合理,但細看就會發現其實整個課程的重心是在於國家,有關國家的學習目標,光是頁數就已經遠多於其他任何一個範疇。課程在有意無意間淡化香港的本土意識,有同化新生代,以「中國人」身份取代「香港人」身份之嫌。例如國家範疇的學習目標非常具體精細,雖然只有正面形象的刻劃,但人文、歷史、地理、藝術、制度、時事等包羅萬有,學習內容舉既仔細又實在。這與社群或世界範疇的落差極大。學校、工作間以至香港整體社會都屬於社群範疇,學習目標的架構明顯散亂得多。在這範疇的十二個學習目標之中,有關香港社會層面的只有五個(課程內有關中國的學習目標有二十個)。沒有一個學習目標是有關香港自身的歷史、地理、文化、成就,更遑論談及中港兩地價值之不同及其可貴之處。課程要求學生對國家有歸屬感,對其他中國人有關愛之情,在灌輸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與自豪感時力度甚大。但有關香港的學習目標,除了要求學生尊重區旗之類的符號之外,看不到在認同感或歸屬感上有甚麼培養。

      學校不刻意培養對香港的情感本身未必是一個問題,但同時厚此薄彼地灌輸對整體中國的熱愛,就似是刻意要淡化「香港人」的身份意識。這種做法令筆者不期然地想起早陣子廣州電視台有關粵語廣播的爭議,兩者背後的邏輯實有相通之處,都是透過淡化本土區域文化以打造「標準」中國人。

    跛腳的公民教育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是公民教育與國民教育合併而成。但課程內有關公民權利、要求理性討論等學習目標只應用於香港的處境,在國家範疇內有關公民教育的內容完全缺席。課程諮詢文件甚至明言「人民是國家的重要資產」(頁12),這種一面高舉國家權力,一面淡化公民權利的國家主義趨勢實在令人憂心。課程只討論國家如何偉大,不斷強調國民要對國家有承擔有付出,但完全不提國家應對國民盡甚麼責任,如何限制國家的權力,如何監察政府,面對不公義的法律時,應如何作出抗爭。法治精神並不限於守法。若有惡法,人民必需據理力爭,如馬丁路德金當年力爭推翻歧視非裔美國人的惡法就是一例。

      更大的問題是,國家、人民、民族、歷史文化、政府、執政黨等等,根本是不同的概念,一個人絕對可以只愛中國文化而不愛中國的執政黨。課程內不單沒有討論這些概念的差異,在設計上更將這些元素視為一體。在這種缺乏反思空間的情況下,歷史文化等變成培養正面情感的工具,而這種情感在不知不覺間便會自動轉帳到政府或政黨去。

    從心理學角度看愛國教育

      國民教育的本質並不一定是壞。筆者原則上不反對愛國情懷。在政治心理學中,有不少學者嘗試將愛國主義用各種方法作出分類,筆者認為其中一種分類與現時的辯論相關。學者Ervin Staub將愛國主義分為盲目愛國主義(Blind patriotism)以及具建設性的愛國主義(Constructive patriotism)。前者認為自己國家必然是對,喜歡看有關國家的正面資訊多於負面資訊,重視具象徵意義的愛國活動(如升旗禮)多於工具性的行為(Instrumental behavior,如對政體的改良)。後者同樣對國家有親近與歸屬感,但會批評現狀以期改善,不會偏看國家的正面資訊,並且認為工具性的行為比具象徵意義的愛國活動更重要。現時的課程對中國國情只報喜不報憂,這樣很有機會令學生形成只喜歡看有關中國正面資訊的習慣,難以建立對國事的批判意識與能力。

      Staub認為,要培養具建設性的愛國主義,個體需要有足夠的自覺、有獨立的價值系統、對國家有足夠的認識,亦要意識到群體內人的互動可以有多大的破壞力。對於最後一點,其實社會心理學已有不少相關的實證研究,經典例子如Milgram有關權力服從的研究,他的實驗證明,即使平常人亦會因為權威的影響而對他人執行不人道的懲罰。另一經典為Asch有關從眾性的研究,他的實驗要求參加者判別線段長度,即使答案是一目了然,人亦會受小組內主流錯誤意見的影響而答錯。課程裡其中一個學習目標是教導學生如何面對朋輩壓力。

      其實,學生更加需要學習如何抵擋權威(如國家官員)和錯誤的主流意見的影響,保持自己的獨立與批判思考。擇善固執,雖千萬人吾往矣。不然,國民教育可以培養出一批像二戰時德國的納粹份子,為國家忠貞地拋頭顱灑熱血侵略他國,亦盡忠職守地將一個個猶太人送進毒氣室。

    延伸閱讀

    Asch, S. E. (1955). Opinions and social pressures. Scientific American, 193(5), 31-35.

    Milgram, S. (1963). Behavioral study of obedienc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 371-378.

    Schatz, R. T., Staub, E., & Lavine, H. (1999). On the varieties of national attachment: blind versus constructive patriotism. Political Psychology, 20, 151-174.

    Staub, E. (1997). Blind versus constructive patriotism: Moving from embeddedness in the group to critical loyalty and action. In D. Bar-Tal & E. Staub (Eds.), Patriotism in the lives of individuals and nations (pp. 213-228). Chicago: Nelson-Hall.
     
     
     
    第一二四一期.二○一一年六月十二日

    From: http://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66816&Pid=2&Version=1241&Cid=641&Charset=big5_hkscs

  • 在香港休假的時候, 覺得太空間太小, 太擁擠,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覆雜, 處理得很累. 那時不免想快點回美, 好讓自己可以休息.

    回美之後, 霎時間跟香港的關係拉遠了. 心裏著緊的人, 無法天天見, 從壓力水平而言是下降了. 美國的生活條件確實較好, 比我在香港的家舒適很多. 但, 我的心卻感到惶恐, 關係的疏離讓我感到空虛. 偌大的家, 讓人感到難以言喻的空.

  • 一個月的長假好像幫我洗了腦的樣子. 自己研究的東西放下了一個月, 現在感覺很陌生. 昨天與老闆討論她構思的一個新實驗, 發現自己好像腦袋空空, 在這範疇花了一年時間所浸回來的, 全都不知所踪. 大鑊. 係時候溫溫書, 追返個field發生緊咩事.

    在香港的時候忙私務忙得亂七八糟. 回來美國, 才第二天就知道自己又要進入作戰狀態. 在香港的生活與自己的研究完全割離, 結果是完全忘了有份abstract下星期三要交. 這星期要快手完成. 老闆又給了兩個新指令, 都是有排攪. 我還希望在暑假惡補multiple regression和學識用R, 所以係事必要忙到七彩.

  • 平安回美

    在香港逗留了一個月, 生活可以用兵荒馬亂來形容, 比我在美國的生活忙碌十萬倍. 回港第二天在港大圖書館借來的書, 結果只有空看了一本閒書, 另一本regression完全沒有碰過, 另有很多想做的事都無法完成.

  • 太多博士
    (星島)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06:30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 報道)這個樣樣過剩的世界又多了一件過剩的商品:太多博士。剛出版的科學界頂級學刊《自然》,發表系列文章剖析此問題,結論是博士課程如果不能改革,就不如關門大吉,原因是大批年輕學子辛苦多年之後,得到學位無所用。文章引用生物科的統計,獲得學位至今五至六年的博士,至現在僅有十三巴仙獲得「實任制」助理教授職位,其餘的就業情況:一成做兼職;三成三做非實任制學術工作;二成二做工業;二成教社區學院。

      三成三做的工作最令人泄氣,大部分是「博士後」,以前做幾年便轉入實任制教授路,如今希望渺茫,有可能做一世「研究助理」,起薪點只是年薪三萬九千美元 ,收入差過學士,工作朝不保夕。

     
     讀博士所為何事?當然是為了當教授。做教授有咩好?教授人工又不是高過人,最吸引是「實任制」:一位教授一旦實任,就是捧了個鐵飯碗,是沿著副教授、正教授、講座教授的路晉升。最後有自己的實驗室、自己的研究團隊,成一方軍隊的統帥。所以時至今日,每七個成功獲學位博士,只有一人能取得機會走此康莊大道,可見博士的黃金日子過去了。

     
     在我的領域(社會科學),黃金時代早於十多二十年前結束。教育方面,台灣 是領先指標,在兩岸三地最早出現博士過剩:大學一旦有得揀,就只要洋博士,故十多年前台灣本土製造的博士畢業即失業。香港受益於九七前景問題,博士吃香多幾年。十年前內地也出現太多博士問題了,教授位有限,遲返就找不到。

     
    《自然》的改革建議是拓闊博士教育,勿視博士課程為「教授先修班」。象牙塔外天大地大,博士要放膽一闖。

  • 怨念爆發+中學統計

    因為被某君串我說錯了話, 怨念爆發之下, 竟然把教署網頁上十八區的校名按宗教copy & paste了一次. 所以說, 怨念是很可怕的! 不過也証明了自己之前說的那句話沒有說對啦... (雖然他的也沒全對XD )

    統計處年報
    中學 (官,津,其他): 498

    中學概覽

    中學總數457
    天主教88
    基督教147
    佛教23
    道教6
    回教1
    孔教1
    其他5
    186
    天主教+基督教235
    天主教+基督教51%

    教署網頁資料

    教會官立其他總計
    24627224497
    49%5%45% 

     教會官立其他
    中西區高主教書院英皇書院樂善堂梁銶琚書院
     聖嘉勒女書院 ISLAND SCHOOL
     聖若瑟英文書院 GERMAN SWISS INTERNATIONAL SCHOOL
     聖類斯中學 HONG KONG ACADEMY
     聖士提反堂中學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  
     英華女學校  
     香港聖瑪加利女書院  
     聖保羅男女中學  
     聖保羅書院  
     嘉諾撒聖心商學書院  
    東區嘉諾撒書院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張祝珊英文中學
     明愛柴灣馬登基金中學金文泰中學文理書院
     中華基督教會桂華山中筲箕灣東官立中學福建中學(小西灣)
     張振興伉儷書院 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
     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 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
     北角協同中學 閩僑中學
     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 東華三院李潤田紀念中學
     顯理中學 中華基金中學
     嶺南衡怡紀念中學 漢華中學
     嶺南中學 蘇浙公學
     衛理中學 培僑中學
     港島民生書院 CARMEL SCHOOL
     寶血女子中學 漢基國際學校
     慈幼英文學校 HONGKONG JAPANESE SCHOOL
     聖公會李福慶中學 KELLETT SCHOOL
     聖貞德中學 KOREAN INTERNATIONAL SCHOOL
     聖馬可中學 瑪利亞書院(香港分校)
       地利亞(加拿大)學校
       地利亞預科夜班(太古城)
    離島明愛陳震夏郊野學園長洲官立中學佛教慧因法師紀念中學
     靈糧堂怡文中學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
     東涌天主教學校 嗇色園主辦可譽中學
     明愛華德中書院 保良局馬錦明夫人章馥仙中學
     港青基信書院 佛教筏可紀念中學
     基督教正生書院 智新書院
    南區香港仔浸信會呂明才書院 香港航海學校
     香港仔工業學校 保良局慧妍雅集書院
     明愛莊月明中學 新會商會陳白沙紀念中學
     明愛胡振中中學 港大同學會書院
     香港真光書院 WEST ISLAND SCHOOL
     嘉諾撒培德書院 SOUTH ISLAND SCHOOL
     培英中學 加拿大國際學校
     嘉諾撒聖心書院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SCHOOL
     聖公會呂明才中學 弘立書院
     聖伯多祿中學 新加坡國際學校
     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 滬江維多利亞學校
     聖士提反書院  
     明愛專業及成人教育中心-香港仔  
    灣仔香港鄧鏡波書院何東中學佛教黃鳳翎中學
     瑪利曼中學皇仁書院孔聖堂中學
     玫瑰崗學校鄧肇堅維多利亞官立中學FRENCH INTL SC
     聖公會鄧肇堅中學 皇仁舊生會夜中學
     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  
     聖保祿中學  
     香港真光中學  
     香港華仁書院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  
     聖保祿學校  
    九龍城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藝術與科技教育中心旅港開平商會中學
     迦密中學何文田官立中學九龍塘學校(中學部)
     中華基督教會基道中學賽馬會官立中學新亞中學
     陳瑞祺(喇沙)書院 順德聯誼總會胡兆熾中學
     協恩中學 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
     聖匠中學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嘉諾撒聖家書院 新法書院
     九龍真光中學 保良局顏寶鈴書院
     喇沙書院 勞工子弟中學
     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 KING GEORGE V SCHOOL
     民生書院 美國國際學校
     聖母院書院 香港澳洲國際學校
     五旬節中學 弘爵國際學校-半島
     香港培道中學  
     香港培正中學  
     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  
     聖公會聖三一堂中學  
     聖公會蔡功譜中學  
     德蘭中學  
     鄧鏡波學校  
     華英中學  
     余振強紀念中學  
     基督教女青年會丘佐榮中學  
     拔萃男書院  
     閩光書院  
     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  
     耀中國際學校(中學)  
    觀塘中華基督教會基智中學觀塘官立中學佛教何南金中學
     中華基督教會蒙民偉書院觀塘功樂官立中學五邑司徒浩中學
     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 香港道教聯合會青松中學
     觀塘瑪利諾書院 香港布廠商會朱石麟中學
     梁式芝書院 高雷中學
     瑪利諾中學 寧波公學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 寧波第二中學
     新生命教育協會呂郭碧鳳中學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中學
     天主教普照中學 福建中學
     順利天主教中學 福建中學附屬學校
     聖言中學 慕光英文書院
     聖公會基孝中學 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協和)
     聖公會梁季彝中學 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利瑪竇)
     聖安當女書院 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月華)
     聖傑靈女子中學 地利亞修女紀念預科夜校(觀塘)
     聖若瑟英文中學 地利亞修女紀念夜校(觀塘)
     藍田聖保祿中學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聖道迦南書院  
     滙基書院(東九龍)  
     瑪利諾高中書院  
     利瑪竇英文夜中學  
    西貢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將軍澳官立中學新界西貢坑口區鄭植之中學
     迦密主恩中學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正覺中學
     天主教鳴遠中學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
     港澳信義會慕德中學 景嶺書院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陳端喜紀念中學 保良局甲子年中學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 寶覺中學
     啓思中學 博愛醫院八十週年鄧英喜中學
     播道書院 順德聯誼總會鄭裕彤中學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 東華三院呂潤財紀念中學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 威靈頓教育機構張沛松紀念中
     香港復臨學校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陳端喜紀念夜校 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
       將軍澳香島中學
       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
       匯知中學
       邱子文高中學校
    深水埗中華基督教會銘賢書院九龍工業學校佛教大雄中學
     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 廠商會中學
     路德會協同中學 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黃棣珊紀念中學
     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 保良局唐乃勤初中書院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 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
     天主教南華中學 陳樹渠紀念中學
     聖母玫瑰書院 香島中學
     聖公會聖馬利亞堂莫慶堯中學 惠僑英文中學
     德貞女子中學 港專成人教育中心(九龍工業學校)
     德雅中學 香港能仁書院(中學部)
     中聖書院 瑪利亞書院
     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百老匯 瑪利亞夜書院
     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吉利徑) 保良局蔡繼有學校
     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 保良局預科書院
     基督教崇真中學 地利亞修女紀念預科夜校(百老匯)
     英華書院 地利亞修女紀念預科夜校(吉利徑)
     滙基書院 崇正中學
     協同國際學校 惠僑夜書院
     路德會協同夜中學  
    黃大仙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龍翔官立中學佛教孔仙洲紀念中學
     中華基督教會基協中學 佛教志蓮中學
     中華基督教會扶輪中學 可立中學(嗇色園主辦)
     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 樂善堂王仲銘中學
     文理書院(九龍) 樂善堂余近卿中學
     潔心林炳炎中學 保良局何蔭棠中學
     李求恩紀念中學 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
     天主教伍華中學 保良局第一中學(夜校部)
     聖母書院  
     五旬節聖潔會永光書院  
     救世軍卜維廉中學  
     聖公會聖本德中學  
     聖文德書院  
     香港神託會培敦中學  
     德愛中學  
     德望學校  
     神召會夜中學  
     神召會馬理信書院  
     中華基督教會基協夜中學  
     國際基督教優質音樂中學  
    油尖旺中華基督教會銘基書院伊利沙伯中學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官立嘉道理爵士中學(西九龍)港九潮州公會中學
     麗澤中學 世界龍岡學校劉皇發中學
     循道中學 保良局莊啓程預科書院
     天主教新民書院 香港管理專業協會李國寶中學
     聖芳濟書院 港專成人教育中心(伊利沙伯中學)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 奧思書院
     真光女書院 保良局莊啓程預科書院(夜校部)
     華仁書院(九龍) 聖迦利亞書院
     拔萃女書院  
     九龍三育中學  
     聖公會諸聖中學  
     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  
    北區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粉嶺官立中學風采中學(教育評議會主辦)
     中華基督教會基新中學上水官立中學鳳溪廖萬石堂中學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鳳溪第一中學
     新界喇沙中學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馬錦燦紀念英文中學
     粉嶺救恩書院 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
     粉嶺禮賢會中學 保良局馬錦明中學
     聖公會陳融中學 田家炳中學
     聖芳濟各書院 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心誠中學 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
       遵理學校(上水)
       INTERNATIONAL COLLEGE HONG KONG (NT)
    沙田浸信會呂明才中學梁文燕紀念中學(沙田)佛教覺光法師中學
     明愛馬鞍山中學沙田官立中學佛教黃允畋中學
     青年會書院 潮州會館中學
     基督書院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鄭榮之中學 東莞工商總會劉百樂中學
     聖母無玷聖心書院 港九潮州公會馬松深中學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 香港中國婦女會馮堯敬紀念中學
     樂道中學 賽馬會體藝中學
     馬鞍山聖若瑟中學 沙田蘇浙公學
     馬鞍山崇真中學 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
     五旬節林漢光中學 五育中學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保良局朱敬文中學
     沙田培英中學 保良局胡忠中學
     沙田崇真中學 博愛醫院陳楷紀念中學
     聖公會林裘謀中學 崇蘭中學
     聖公會曾肇添中學 台山商會中學
     聖羅撒書院 曾璧山中學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東華三院馮黃鳳亭中學
     香港神託會培基書院 東華三院黃鳳翎中學
     德信中學 東華三院邱金元中學
     基督教國際學校 仁濟醫院董之英紀念中學
     路德會沙田夜校 恒生商學書院
       林大輝中學
       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
       培僑書院
       SHATIN COLLEGE
       港專成人教育中心(沙田官立中學)
       保良局朱敬文教育服務中心(夜校部)
       啓新書院
    大埔神召會康樂中學新界鄉議局大埔區中學佛教慧遠中學
     迦密聖道中學大埔官立中學佛教大光慈航中學
     迦密柏雨中學 佛教大光中學
     中華基督教會馮梁結紀念中學 孔教學院何郭佩珍中學
     中華聖潔會靈風中學 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書院
     救恩書院 香港教師會李興貴中學
     靈糧堂劉梅軒中學 香港紅卍字會大埔卍慈中學
     南亞路德會沐恩中學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
     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 羅定邦中學
     恩主教書院 香港教師會夜中學
     王肇枝中學 瑪利亞書院
     大埔三育中學  
     神召會康樂夜中學  
    葵青明愛聖若瑟中學 佛教善德英文中學
     迦密愛禮信中學 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中學 棉紡會中學
     中華基督教會燕京書院 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陳南昌紀念中學
     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一中學
     中華傳道會李賢堯紀念中學 裘錦秋中學(葵涌)
     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 葵涌蘇浙公學
     葵涌循道中學 獅子會中學
     荔景天主教中學 樂善堂顧超文中學
     嶺南鍾榮光博士紀念中學 樂善堂梁植偉紀念中學
     李惠利中學 保良局八三年總理中學
     保祿六世書院 皇仁舊生會中學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 順德聯誼總會李兆基中學
     石籬天主教中學 東華三院陳兆民中學
     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 東華三院伍若瑜夫人紀念中學
       東華三院吳祥川紀念中學
    荃灣路德會呂明才中學荃灣官立中學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梁省德中學
     聖公會李炳中學 可風中學(嗇色園主辦)
     荃灣聖芳濟中學 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
       廖寶珊紀念書院
       保良局李城璧中學
       保良局姚連生中學
       寶安商會王少清中學
       紡織學會美國商會胡漢輝中學
       荃灣公立何傳耀紀念中學
       仁濟醫院林百欣中學
       港專成人教育中心(荃灣官立中學)
    屯門浸信會永隆中學南屯門官立中學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
     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屯門官立中學青松侯寶垣中學
     迦密唐賓南紀念中學 廠商會蔡章閣中學
     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書院 鐘聲慈善社胡陳金枝中學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梁植偉中學
     宣道中學 嗇色園主辦可藝中學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陳瑞芝紀念中學 裘錦秋中學﹝屯門
     路德會呂祥光中學 妙法寺劉金龍中學
     新生命教育協會平安福音中學 保良局百周年李兆忠紀念中學
     加拿大神召會嘉智中學 保良局董玉娣中學
     深培中學 新會商會中學
     聖公會聖西門呂明才中學 釋慧文中學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 順德聯誼總會梁銶琚中學
     崇真書院 順德聯誼總會譚伯羽中學
     屯門天主教中學 東華三院辛亥年總理中學
       東華三院邱子田紀念中學
       東華三院鄺錫坤伉儷中學
       仁濟醫院第二中學
       仁濟醫院第二中學
       仁愛堂陳黃淑芳紀念中學
       恩平工商會李琳明中學
       港專成人教育中心(屯門官立中學)

  • 這學期有一科的功課是筆記(佔20%), 即是呈交平日上課記下的筆記和讀reading時筆記. 初時心想, 這種只問平日累積, 不知道該如何評定質素高低的功課, 大概大家都不會太認真. 自己看完reading後, 用point form打了大廿零卅頁紙, 再加上平日上堂的筆記有十多廿頁, 已經覺得自己好認真, 實拎硬A. 點知最後一堂交功課時, 同學們個個都抽本數簿(誤) 電話簿咁厚的筆記出來, 我嚇得傻了眼. 深深後悔自己太環保, 一張紙印兩頁仲要前後印, 整體厚度除了四, 完全被比下去了!! 不過, 就算乘返四, 我本都唔會係電話簿. 究竟同學們的筆記裏面有什麼?

  • 中七的同學能有此眼界及語文能力, 實屬難得! 而且正值考試之際, 仍然願意花時間與心力去為與自己無切身相關的人發聲, 其志可嘉!


    莫哲暐﹕無情香城

    (明報)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 05:05

    【明報專訊】清明時節,天陰清涼。話說在前一日高考經濟科中受挫,未能釋懷,乃至精神不振。惟下一科徐徐逼近,不得不暫時放下愁緒,回校溫習。午飯時間,獨自到隔鄰銅鑼灣 道的茶餐廳買飯盒。剛過了馬路,便飄來一股粗糙的香氣,心情為之一振。趕緊到茶餐廳叫了一客豆腐火腩飯,再到餐廳外,買伯伯的炭烤雞蛋仔。

    4月11日早晨,透過互聯網得知伯伯被食環署 小販管理隊圍捕,小小木頭車被充公。閱畢報道,不禁心有戚戚然。

    按販管隊網頁,其成立目標乃「盡量減低小販在街頭販賣和店舖把營業範圍非法擴展至街上所造成的滋擾」。我在附近讀書7年,行經銅鑼灣道為數不下數百次,從未感到受那木頭車的滋擾,反而每次走過,總受伯伯的幹勁所振奮。街頭小販自力更生,不但能為城市增添色彩、令街道生氣勃勃,更能吸納失業人口、穩定社會。街頭擺賣之活動,乃城市常態,政府將其杜絕,乃橫蠻無理。

    今日香城紙醉金迷,物慾橫流,財閥無法無天,商賈橫行無忌。自由市場主宰一切,浮誇庸碌之風成為主流意識。人皆沉醉於股票買賣與樓宇炒賣中,心靈空虛,思想貧乏,猶若行屍走肉。連所謂的名校、高等學府,也教導學生要「裝備」自己,自我「增值」,好能在市場競爭中「踩低」對手,一步到位。伯伯腳踏實地,勤勤懇懇,老實做生意,一步一腳印,實在難能可貴。買過那雞蛋仔的,都會稍為停下腳步,反思追名逐利有何意義。這叫教育。

    最有理由投訴伯伯滋擾的,應該是那茶餐廳。伯伯在餐廳外擺賣,炭燒味隨時飄進餐廳內,影響生意;或有本來想吃茶餐的,看見伯伯便改變主意,棄茶餐而選雞蛋仔。惟網上短片所見,該茶餐廳的伙計見伯伯「被圍」,隨即義憤填膺,怒髮衝冠,為伯伯打抱不平,捍衛其權利,更不惜放下生意,與販管隊理論。茶餐廳不計較生意可能受影響,更在伯伯有難時挺身而出,乃仗義之舉。大家是街坊,守望相助,發揮草根力量,共保生計。這叫社區網絡。

    相信在當日圍捕伯伯的販管隊隊員中,亦有無可奈何的。聽聞食環署有交人頭制度,每月要夠quota。拉不夠人,便是失職,飯碗難保。根據報道,到場調解的警員曾經問能否放過那木頭車,惟隊員答曰「上頭話無辦法」。這是一個多麼邪惡不仁的制度。警察查身分證要交quota,即使造成滋擾,尚且不會令受查者受傷害。惟拉小販要交quota,乃強迫隊員狠下心腸,嚴厲執法,泯滅人性,斲喪情感。孟子謂:「仁,人心也;義,人路也。」斯制度逼人「舍其路」、「放其心」,變成官僚機器,實為天地之所不容。

    伯伯辛勤工作,為銅鑼灣道帶來人情,執政者卻以鐵腕統治,欲將其除之而後快。相信不久,香城將變死城,人亦會變得冰冷無情。悲夫。

  • 從熱血漫畫到現實災難

    近期已有不少文章論及日本的電視劇、電影、動漫等常有大災難的描寫,顯示這個災害頻仍的民族有很強的危機意識。除外之外,日本以救援隊為題材的作品也有相當之多,例如較早年的漫畫《消防員的故事》(改編成電視劇《FIRE BOYS 〜め組の大吾〜》),以至較近期的漫畫《海猿》(有同名的電視劇與電影)、《特殊救難隊》,還有電視劇《RESCUE〜特別高度救助隊》等等。這些作品理所當然的是充滿熱血,主人公都是對救急扶危有高度熱誠,常常不顧自身的安危,為拯救遇難者甚至願意賭上自己的性命。縱然這種帶著魯莽熱情會為主角帶來各種和樣的麻煩,例如令自己陷入險境,或被傳媒譴責、或因違抗上司命令而被處分等。在角色成長的過程中,主角會漸漸學會救援人員自己的生命亦同樣重要,但這種為救他人而願意犧牲自己的熱情始終不改,而最終會感動身邊所有的人,對他們的付出為之動容。

    這類型的熱血作品除了讓讀者覺得熱血沸騰之外,其實也描寫了日本的救難隊伍如何長期在制度上,訓練上,以及器材上冷靜細心的部處,以至在災難現場可以迅速而有效地進行救援。例如《特殊救難隊》和《RESCUE〜特別高度救助隊》就分別描述了日本如何培養和編成兩支救援的精稅部隊。特殊救難隊隸日本海上保安廳,當遇上特別棘手的海難,普通救援部隊無足夠技術或器材處理時,就會尋求特殊救難隊的支援。這支部隊是由全國海上保安廳中的潛水士精銳選拔而來,要接受極度嚴苛的訓練才能入隊。隊員當中有部份具備救護資格。除編制外,海上保安廳亦有非常先進的訓練設施,如在橫濱海上防災基地裏面有種種設備模擬海難現場的惡劣環境,令訓練更切合實際需要。

    《RESCUE〜特別高度救助隊》描寫的則是消防部門的精稅部隊。日本吸收了阪神.淡路大地震的經驗之後,東京消防廳為處理大型災難特別成立了消防救助機動部隊,其中的分隊各有專攻的災難類型(如地震、水災、生化核災難等)。部隊有專門的器材處理各種災難場面,例如會有挖泥機處理瓦礫。現時在福島核電廠噴水的屈折式放水塔車亦屬此一部隊。基於日本全國都有類似的需要,同類型的特別高度救助隊已擴展至其他地區。現時日本的消防救助隊分成四等: 救助隊、特別救助隊、高度救助隊以及特別高度救助隊。全國只有指定地區設置特別高度救助隊,隊員都是消防隊中的精英份子。

    對於消防隊而言,裝備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光憑赤手空拳與一腔熱情,其實救不了多少人。《消防員的故事》雖然是一熱血漫畫,但也不只是歌頌熱血,裏面亦有對在後台負責規劃與支援的長官致敬。如漫畫裏的忍足小姐在消防處內極力爭取購置消防直昇機以及可以隨身攜帶的水炮,這些裝備令前線的消防員得到更好的保護。這令人想起香港消防隊的情況。早前嘉禾大廈火災時,因為煙帽氣樽配備不足和通訊設備接收不靈的問題,致令兩位消防員殉職。這不禁令人擔心香港的消防隊有否足夠的裝備應付大型災難?

    其實,救災是迫不得已而為之的事。在《消防員的故事》中,主角大吾服役的消防局被戲稱為「少組」,因為該局的出動次數比其他局少。大吾最初覺得這分局氣氛不夠進取,很不甘心自己被投閒置散。後來他才明白該局出動次數少的原因是因為局長五味先生常常用自己下班的時間去檢查地區上的火災危險,教導居民防火意識的重要。大吾這才明白,在巿場上散步的五味先生與在火場內縱橫的五味先生同樣在貫徹消防員的使命,這兩方面的工作其實同樣值得尊重。反躬自省,香港在這方面又做了多少呢?

  • Chernobyl's Hot Zone Holds Some Surprises

    WERTHEIMER: Hm. Do you think we should rethink a relationship to radiation as humans? I mean, do you think we should be as afraid of it as we clearly are?

    Dr. BAKER: There's 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at said that 150,000 ladies who were pregnant at the Chernobyl meltdown had an elective abortion. And the data for the children that were born to the women that did not have an elective abortion that were pregnant in the same time and in the same space do not show an elevated birth-defect rate. I think fear was the greatest yes, I think we need to rethink the fear factor.

    http://www.npr.org/2011/03/16/134585523/Chernobyls-Hot-Zone-Holds-Some-Surprises?ft=1&f=1024